跳到主要內容

隱藏的邏輯

書名:隱藏的邏輯
作者:Mark Buchanan
譯者:葉偉文
出版社:天下文化

重要的是模式,不是人。
企鵝法則:我們事實上有點像企鵝,缺乏資訊的時候,我們會觀察別人,盡量蒐集片段的資料。模仿是一種社會學習,使我們再很多情況下變得更聰明。
人類對於合作與劃分敵我的天性所造成的回饋結果,可以更為增強合作與劃分敵我的趨勢。

美國歷史學家亞當斯曾經說
實際的政治手法「總是在有系統地組織仇恨,不管他自稱是什麼」。

交易行為會使財富的分配趨向更平均。
非常有錢的人可能到處旅行、置產、消耗許多物資,而這些行為都使得財富流向別人;
窮人消費能力很低,不會有多少財富從他們手上流出去。整體而言,人際間因交易造成的金錢流動,有消弭貧富不均的傾向。
然而,這股力量的作用顯然比不上令一股相反的力量。
雖然布修和梅札赫給模型裡的每個人完全的投資技巧,淡後來他們發現,單單憑運氣,就會使得有些人比其他人更有錢ㄋㄝ於是這些人會有更多的財富可以進行投資,就有機會得到更多的錢。
這就點出了為什麼我們無法理解貧富不均的道理何在,我們對於財富相乘效應的累積速度,缺乏正確的認識。
一連串正向的投資報酬,給人帶來的財富並不是相加的,而是相乘的。
不管人們之間聰明才智分配如何,你都會看到極大的貧富差距,即使所有的人創造財富的本事都是依樣的,仍然會出現貧富不均的現象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ECFA辯論觀後感

先聲明我的立場是支持簽訂ECFA的,但是我也做好了 給祖國統一的心理準備 。 下午一整個忘記,晚上十點才看重播。 雙英立場涇渭分明,而且在第二回合交互詰問之後開始鬼打牆,可見雙方能明著講的事情也就只有這些,看完不免失望。 1. 馬英關注的是不簽ECFA的話受衝擊的產業; 蔡英關注的是簽訂ECFA後受衝擊的產業。 2. 馬英認為台灣人民是很勇敢、有能力接受挑戰的; 蔡英主張出口商要加強本身競爭力。 3. 馬英說為了維護台灣整體利益,不惜破局,但是他沒有準備替代方案,問問蔡英有沒有; 蔡英說那我就告訴你們替代方案(讓我興奮了一下),所謂的替代方案就是按照我們的步調、我們的期程,跟各個國家簽。 ~~這是個完全不可行的好回答,不可行在於中國會盡力阻撓我們簽訂任何協議,好在可以逼馬政府承認,我們就是必須透過中國來跟世界接軌,承認他那國王的主權就是在中國所規定的框框之下恩賜的玩具。 4. 馬英說政府已經計畫十年編列950億輔導他們幫助17個弱勢產業發展。 ~~這17個弱勢產業真是經典,馬英能記得簽ECFA後可獲益的賴先生公司有六個員工,現在關稅是8%,但卻完全無法舉出17個產業是哪些,大約有多少人,在小英屢次逼問之後才含糊提到大約十萬人會受到ECFA的衝擊( 而且 公視的文字記錄 還沒有 感謝志工關魚神速的修正,真是辛苦了),十年950億,平均一年95億,每個人每年可以分到九萬五,如果算換成月薪的話是7916,但是大家都知道,這些錢不會每一毛都能補助到真正的受影響者身上,而會以各種活動、訓練、計畫的形式,在經過諸多消耗預算的過程(成立專案委員會、辦公室、助理費、辦公用品、活動費用、行政人事費用等等)來輔導這些受衝擊的人,更遑論受衝擊的人是否真的只有那區區十萬人。 馬總統結論的時候再度強調: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 但我的解讀就是明知山有虎,偏向虎山行。 畢竟有些事情只能做,不能說。 以領導國家(還是地區?!)的「格」來說,國民黨的確是比較有方向的,騜也在這次的辯論當中展現了相當的氣魄。 但是與新流感疫苗注射政策可以看的出來,這個政黨對於政策犧牲者的注意與照顧的確是明顯不足,甚至可以說是敷衍了事。 相對來說,民進黨則是相對的將訴求集中在弱勢族群上面,略過那個不提也罷的替代方案,這點用心是國民黨所需要學習的。 但是以世界整體發展來說,我們面對的是正在崛起的中華人民共和國,連美國都喬他不...

勘不破

破戒僧致劍雪無名 劍雪死前: 當斷則斷,不要讓他動搖你的決心,不要讓他影響你的判斷 劍雪死時: 你夠堅決,才能救的了你與他,勘不破,正是迷障呀 還沒看霹靂劍蹤的時候,完全無法理解劍邪、人邪、劍雪無名、一劍封禪之間的關係 也搞不懂那兩尊雨娃在紅什麼 直到今天劍雪被吞佛給收了之後,才覺得這是繼慕少艾跟劍君之後, 第三個收的讓我覺得很成功的角色 這麼讓人不捨、讓人省思....

結果敗了視亨全視線

1.5非球面3500... 含框花了5000... 希望品質真的一樣喔... 三年多之後 兩眼度數都進步了25度...囧 參考來源: "全視線鏡片技術販售給多家鏡片廠商包含了蔡司...NIKON...HOYA...萬里路...等知名廠商當然也包含了視亨公司簡單來說,視亨全視線是所有廠牌裡價位是最便宜的原因是沒有大品牌的加持,所以販售是最便宜品質真的保證一樣,不會因為您購買了大品牌,變色效果會有差異性" - 視亨全視線鏡片的問題 - Yahoo!奇摩知識+ ( 在「Google 網頁註解」中檢視 )